——探访市级非遗项目乐亭微缩建筑营造技艺
□ 记者 赵雅静 通讯员 刘江涛
苗兴忠介绍自己的代表作品《李大钊故居微缩建筑》。 记者 闫军 摄
苗兴忠现场演示“盖”房子。 记者 闫军 摄
苗兴忠正在制作微缩建筑的房架。 记者 闫军 摄
自2007年至今,非遗传承人苗兴忠在工作室里“盖”出了3套“李大钊故居”,用的全是真正的建筑材料,只不过都是微缩版的。
苗兴忠是乐亭县王滩镇曹庄村人,我市市级非遗项目——乐亭微缩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。他自幼酷爱泥塑和房屋微缩建筑,传承了父辈的工匠技艺,并荣获河北省工美行业艺术大师、唐山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。近日,我们参观了苗兴忠的微缩建筑“工地”,以及他的代表作品“李大钊故居微缩建筑”。
复杂巧妙的营造技艺
苗兴忠的工作室位于乐亭县城关一条车水马龙的街道边,外表看就是普通平房,内里却别有洞天,摆满了他制作的各类微缩木雕、石雕、泥塑等手工艺品,还有微型的泥坯、建筑骨架,铺满沙土的“地基”,微型的青砖、木檩、石礅、家具……
在一张占据了室内半壁江山的长桌上,摆放着苗兴忠制作的第三套李大钊故居微缩建筑作品。我们凑上前俯视宅院,又透过青砖墙上的十字儿花墙眼儿向内张望,只见院里有碾棚、石碾、树木,屋内有灶台、纺车、桌椅、花瓶……惟妙惟肖,细节逼真。轻抚墙体,竟然真的有砖石触感。一瞬间,我们感觉自己在悄悄打量充满烟火气息的故乡田园。
“乐亭微缩建筑是运用祖辈流传下来的建房技艺,将实物缩小进行建造,可以说是国内唯一可以看到的小型房屋建筑。”苗兴忠说。
苗兴忠的木工、瓦工等工匠技艺是从小看着爷爷、父亲盖房学会的,再结合石雕、木雕等技艺,综合运用到微缩建筑营造之中,和沙盘制作有本质的区别。沙盘制作以机雕纸贴为主,而微缩建筑则以真砖实瓦一块块砌垒建造而成,其外形景观真而实。
“这些砖一块块垒上去,还可以完整地取下来。”苗兴忠捏起一块绿豆大小的砖向我们展示。他说,这些小砖的烧制采用的是本地土,用水搅拌后,再用木制坯母,把和好的泥团扣出,而后放进土窑高温烧制而成。水瓦口、烟筒的烧制与小青砖制作方法大致相同。门窗及室内家具则是按木工技艺,经过刮刨、刻卯等工序来制作,而后组装在一起,可以活动拆卸。对于家具、摆设等细节,苗兴忠在制作上也力求真实。比如苇帘,是他将细苇子剥皮后用麻绳链接在一起做成的,门礅是石头雕刻的,样式采用的也是传统图形。
3套李大钊故居建筑作品的微缩比例都是1:17。在制作时,苗兴忠采用的各道工序与真实中建房完全一致。从和泥、脱坯,烧制小青砖,到栽虎头,竖房架,挂线砌墙,再进行钉椽子、上苇帘,上土抹顶,整体房屋建造完成。随后,就是摆放滴水石,制作室内家具,同样按1:17的比例开卯制作。据苗兴忠统计,作品完成总计使用15毫米×0.75毫米×0.32毫米规格的小青砖105486.7块,使用微缩后的柁15架,檩111根,椽子1406根,门框18个,门扇36扇,窗框11个,窗扇40扇,滴水石、条石122块,水瓦口39片,烟筒8个,石雕狮子狗1对,每间屋内的火炕、灶台、家具等陈设也完全按照原来样貌一应俱全。整个作品无论从外观、制作工艺,还是建筑风格、建筑材料来看,几乎是李大钊故居缩小数倍后的翻版。
微缩之中浓缩的乡情
李大钊故居位于乐亭县胡坨镇大黑坨村,建于1881年,是典型的北方老式民居,建筑风格在乐亭农村很常见。
“2007年,我产生了制作李大钊故居微缩建筑的想法,希望以此表达作为故乡人,对革命先驱的崇敬之情,同时也是对乐亭本地古老建筑技艺的一种展示。”苗兴忠说,“刚开始制作主体建筑时,我也遇到不少技术难题,后来,通过无数次的测量和实践,才终于找准了门道。”
为了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,使作品在外观、结构、比例、用料上达到精确的仿真效果,苗兴忠先后不下30次,骑自行车到距县城15公里的李大钊故居进行实地勘察测量,“墙上的青砖一块块地数过好几遍”。光是描摹草图就画了500多张,拍摄照片200余张,采集的数据、笔记写满了几个笔记本。
为不影响家人及邻居的正常生活,他还在自家附近租了两间低矮的小平房作为自己的“工作室”,在里面经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。家人有时来看他,也会帮他“抹几块小砖”,而大部分时间,他都是独自一人制作,手机里播放的有声小说是他唯一的陪伴。门外车水马龙,门内属于苗兴忠的微缩建筑时光始终不紧不慢、细水长流。第一套作品用了整整两年。这两年时光,被默默定格在了一砖一瓦之间。当“故居”上的最后一块青砖被轻轻垒到花墙上时,苗兴忠说,他感到胸口升腾起了一团热气,百感交集。“身为大钊故乡人,我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。”他自豪地说。
第一套作品完成后就被乐亭李大钊纪念馆展陈。随后,他又花费两年时间完成了第二套,被唐山一中珍藏。而第三套作品已是得心应手,制作时间减少了两个月。
“有一次我在大钊纪念馆参观,看见不少群众在我的作品前拍照,还发出称赞。我在旁边默默看着,心里特别美。”苗兴忠笑着说。
2019年,乐亭微缩建筑营造技艺被评为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苗兴忠凭借李大钊故居微缩建筑作品,获评市级非遗传承人。近年来,他把这项技艺传授给了家人和徒弟,还设计了更宏大的发展目标。
“我打算利用微缩建筑技艺,把明清时代的乐亭老县城真实地反映出来,再现旧城风貌,还有乐亭有名的刘家大院、史家大院……把这些古建筑都用微缩形式展现出来,当作一份纪念,供后人观赏。”
微缩建筑费工费时、技艺复杂,在传承上有一定的困难。但是苗兴忠相信,经过不断地挖掘实践,乐亭微缩建筑营造技艺定会取得更高的成就。